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(前台显示)
   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> 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上海常住居民户均住房71平 30岁以下群体近四成租房

2015年4月17日() |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

  上海常住的居住和购房情况如何?

  近六成常住居民购买了商品房,一成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。常住居民户均居住面积71平米,人均约24平米,46%住在中外环之间。另外,已拥有商品房的居民自我认同为中产阶级的比例是35%,明显高于没有买房的居民。

  4月13日,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、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业状况最新调查报告,课题组依据最新获得的民生民意年度调查数据,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的居住及物业现状。

  住中-外环间区域最集中

  澎湃新闻从上海市社科院获悉,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18-65岁常住居民,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。调查显示,上海居民居住于内环内、内-中环间、中-外环间、外-郊环间、郊环外的比例分别为20.3%、19.3%、37.1%、6.5%、16.9%;上海居民在内环内、内-中环间、中-外环间、外-郊环间、郊环外购买商品房比例分别为17.4%、18%、46.4%、5.3%、12.9%。

  另外,居民租住单位宿舍?租住商品房?与亲友同住?已购商品房?保障性住房?自建房的比例分别4.8%?16.2%?5.4%?58.5%?13.1%?1.9%。


  课题组负责人表示,近六成上海常住居民通过购买商品房实现了“居有其屋”愿望,一成居民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的住房问题。

  调查显示,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.04平米,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.16平米,中位数为21.20平米。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共住人口平均为3.09人/户,中位数的众数为3人/户(近七成)。课题组负责人指出,这表明家庭小型化为上海市主流居住模式。调查同时显示,上海居民建筑面积内部差异仍较大,最高人均建筑面积(129平米)是最低人均建筑面积(2.5平米)的51.6倍。


  低学历、低收入者“挤出效益”明显

  调查显示,教育程度与上海常住居民的居住地理分布,呈现出明显的“W”趋势。换言之,教育程度越低常住居民群体居住于郊环外比例越高,达到了40%,是其他群体的两倍。

  调查同时显示,个人年收入在3万以下、3万-5万的上海常住居民居住在郊环外比例分别是33.6%和19.2%,几乎是个人年收入在7万-10万、10万以上居民的2-5倍。课题组负责人表示,不言自明,上海郊环外居住环境虽说不错,但通勤、就学、就医设施相对市中区仍又较大差距。

  调查发现,上海市从业人员中,30岁以下、30-39岁、40-49岁、50-59岁四个年龄段的居民,拥有商品房的比例(不包括购买保障性住房)分别为37.2%、57.9%、62.3%、68.2%。可以看出,随着年龄增大,购房比例也随之提高。对照发现,而30岁以下年轻群体拥有商品房比例远低于其他年龄群体,其中近四成(38.5%)人租住宿舍或商品房。

12

上篇:

下篇:

首页  |   集团概况  |   新闻中心  |   企业文化  |   业务领域  |   项目展示  |   诚聘英才  |   友情链接  |   联系我们